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何時遇上長腿叔叔


( 本文 30/12/2014 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友人問:「要是給你一個願望,有何所求?」請諒,微小願望很個人,想去外國留學。一個多月前去了倫敦一趟,認識了一位新手媽媽,考到獎學金,把帶小孩的重任暫時交給另一半。當然,能像她這麼幸福的女性,也許不多。想圓心願,還是趁未為人父母時下決心追夢好了。

某天,在大學停車場遇上黃偉傑。名字很普通,見過他好幾次,也沒多大印象。這位不起眼的男生,追夢經歷卻特別得不像話,說出來,像哄小朋友。1998年,這新聞與傳播學系一年級學生,在迎新營遇上電視台新聞部記者與攝影師大發偉論,首次有感跑新聞這一行很吸引。大學三年級,班上不到十位男同學,他,非常順利,考進收費電視台當實習記者。謙虛的小夥子說,自己中英文均不太好,但財經組的上司卻喜歡他的聲線,實習過後,有幸留下來當兼職財經記者。本是好機會,他,卻忘不了追尋電影夢。

同樣沉醉電影世界,有他的大學老師YYY。這兼職老師,不用講棟篤笑,也沒有型格打扮,光憑內涵與對電影的熱情,就能吸引無數學生,包括當年的我。師弟偉傑說,YYY 知道他想讀電影,建議他一定要去英國。「當時我根本沒有錢,老師就安排我到他任職的公司工作,着我用心儲錢。那時我月薪1萬多,每月限自己用3000 元,兩年間,儲了20 萬元,還是不夠。他就告訴我,有人願意資助我10萬元,但不想表露身份。從那年開始,我就稱那幫我圓夢的無名氏做長腿叔叔。」

手頭有30萬港元,2005年去了倫敦電影學院攻讀電影文憑課程,那一年多,他定下目標要當導演。「回到香港,答應了老師要留在公司工作,我就主力做幕後製作,當時,自己所學未能好好發揮,當然心就沉下來。」要踏入香港電影圈,沒有丁點人脈,想從低做起也找不到門路。當時的上司YYY建議他試拍獨立短片。他,找了中學同學當演員,用了兩天時間,拍了一條七分鐘短片,拿去參加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結果,不單在本港得獎,還摘下多個國際獎項。

想再拍片,沒資金。這時,長腿叔叔又出現,助他完成一部三十分鐘的作品,更吸引了一位香港知名導演的眼球。 (待續)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剩下多少敏感訪問內容

(本文 23/12/2014 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買票去看那部紀錄片,很大程度被電影公司在面書分享的預告片及導演簡介吸引。演藝學院內地生林澤秋用三年時間跟杜琪出入片場、到大陸拍外景、拍攝他的私人聚會,本已令杜Sir迷羨慕不已。最後這部片不單成為阿秋的碩士畢業習作,更獲電影公司看中,搬到大銀幕。這位來自福建、在北京的中國傳媒大學讀廣播新聞、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究竟有什麼背景?

在微博發個訊息給這位新晉導演,三小時內收到回覆。就這樣,我們某天在咖啡店談的,不光是紀錄片構思、拍攝與後期製作;他的故事,也夠寫人物專訪。「有電影攝製隊也以為我是富二代,其實我沒有什麼錢,父母是農民出身,現在是個體戶,做點生意罷了。拍這部片,有幸得到演藝的老師幫忙借錢給我,有從大陸和台灣來香港讀書的碩士班同學,不只義務幫我拍攝,還自掏腰包買機票,到現在仍欠他們錢。」

來香港的大陸同胞,有些的確挺喜歡炫耀,只忙購物、投資,不管政治。面前穿得簡樸的林澤秋,難搞得多。

他在面書上不時上載支持佔領運動的訊息,更親自到金鐘撐學生。「父母勸我在香港別參加太多這些活動,事實上,我在面書寫的東西,不會全放在微博,在香港有自由,要是回到內地,就要謹慎一些,我也擔心家人。」 紀錄片中包含的香港遊行片段,與杜琪鮮有談政治的訪問內容,均是2012年拍攝的。導演直言,那年7月1日去現場拍,也沒想到這幾年形勢愈見嚴峻。「我想香港的矛盾、怨氣日深,慢慢積慮、激化,才令佔領事件爆發得那麼大。有人看了我這部片,覺得內容很巧合,其實那氣氛已持續了很久。」

阿秋口中的杜琪,一直關心政治,只礙於身份,從不多提。「他主要考慮電影公司上下,接受我訪問時,他談了很多,之後沒有要求我不要播出來,只是我擔心影響他,就刪了很多。我以前當過記者,知道底線,現在播出來的,都應該很安全。」

敏感時期,有話不能好好說。

在《無涯:杜琪的電影世界》,難得聽到一位香港出色導演,坦率談回歸前後香港的變 化,儘管,墨不多,也值得細味。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邀約參與佔領運動的年輕教徒

(本文 16/12/2014 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距離聖誕節尚有一個多星期,到鬧市購物與報佳音的人數或許會愈來愈多?大抵政府中人該心中有數。天主教香港教區近日就呼籲各堂區神父,盡快安排時間邀約年輕信徒,表明目標人物是曾經參與佔領運動的年輕教友。

根據天主教香港教區網頁資料,目前香港約有三十多萬天主教徒,而就讀天主教學校,亦有大約二十萬名學生。副主教陳志明指出,在雨傘運動期間,在新聞畫面,不時見到有參與人士穿上天主教學校的校服,而據他了解,近一半在8月到南韓出席亞洲青年節的香港代表,都有不同程度支持這場佔領運動,認為不能忽視這班青年教友的聲音。「大家強調要有真普選,背後的原因是希望香港的社會有公平、有公義。在後佔領時代,我們更要反思,七十多天過去,日後還有什麼可以做?目前重要是盡快聆聽年輕人的聲音。」

天主教香港教區從屬梵蒂岡,連教宗方濟各也婉拒與達賴會面,香港教區面對香港政制發展,可以走得多前?以副主教身份發信給各堂區司鐸,指明教區要多聆聽曾參加佔領運動年輕人感受的陳志明補充,教區不會以抗爭方式爭取真正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但認為感性過後,生活仍要繼續,兩個月多來,是時候反省,沉澱一下。教區的青年牧民委員會在這一兩周內集合有參與佔領的教友,與教會領導層商談。「會面不只一次,每次亦會有副主教或主教參與,一起與年輕人對話,了解他們的所想,再構思下一步如何。」

一場雨傘運動,特區政府、政黨,以至政協副主席兼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等社會舉足輕重的人物,均紛紛表明要主動了解香港青年所思所想。別忘了董伯伯上月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會,就指明未來會開展不同領域的學術研究,和透過舉辦論壇及圓桌會議吸納持份者,特別指明包括年輕人的意見。而據了解,當時有關方面接觸天主教代表邀請參與基金會,直言希望成員均要撐梁振英,結果如何?看看成員名單就清晰。

聆聽年輕人心聲,智囊、宗教界及政黨等,自然各有秘技。

當權者能聽到多少真確聲音,會否有適切回應,方是關鍵。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與政黨劃清界線

(本文 9/12/2014 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建制派當中,有這麼幾位傳媒寵兒。到佔領區慰問學生領袖的田少,近期人氣再度急升。他在面書寫上「特首應該坐低同學生們傾下,就算係唔話得事,都可以了解下。」言語極具挑釁性,但說得夠準!而黃藍陣營均關注的Tree Gun,指不滿面書無理封殺其兩個賬號,雖然上月開的粉絲專頁至本月7日為止,只有五百多個like,但內容經常廣被網民轉發,不容忽視。女將方面,怎能不提「元秋」?上回提到,看到建制派投資講座橫額,除了印有好友的相片,亦有「元秋」與另一黨友的大名。把橫額相片發給好友黃德几,他即大吐苦水。

傳媒出身的德几,轉戰財經分析逾十年,經常到神州大地考察,在港亦不時穿梭中資機構與親中團體的飯局與酒會,這次名字連相片出現在某黨油尖旺支部主辦的投資講座橫額,繼而收到多位親友查詢,卻不是味兒。「當初任財經評論員,他曾提拔我,今次這財經界老前輩重出江湖我支持,我一定義不容辭,但問題是,我根本不知道這講座是由政黨主辦,自己當時亦沒有仔細問清楚,全心義教,如果早知,一定不會答應出席。」

踏足社會,有人愛與政界人士打好關係,有的卻恰恰相反。德几不算有什麼潔癖,既是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亦是中華廠商聯合會小組顧問;他的好友,就包括泛民陣營中由娛樂圈轉戰政界的袁主席。但他明言,並非因政見不同而無法合作,而是不想過了底線。「我從不表明支持哪個政黨,亦婉拒擔任由政黨主辦的講座嘉賓,目的就要保持政治中立。」出席商業機構搞的投資講座以至開班,當然有收費,但他表明,自己亦無償出席諸如旺角街坊會、東區區議會、中華總商會、廠商會、積金局及大學等辦的講座,至於由政黨主辦的,這直率爸爸說以後不管是否有酬勞,亦不會再見到他的身影。

以義務性質分享經驗的,當然不只他,多位傳媒界好友,包括柳爺、大鈞、珠珠、蘇B、思思、惠瑜等等,人數太多未能盡錄,他們來大學分享也從不要求任何金錢回報。在香港,還有為數不少希望社會進步的人,眼裏不只有錢。

用錢來利誘,不管用的。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彌敦道的日與夜

(本文 2/12/2014 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在佐敦下車,沿彌敦道一直往前走,經過昔日的倫敦戲院,新樂酒店擦身而過。小時候最愛去前面的國貨公司,裏面有個小小魚池,沒錢去購物,也喜歡鑽進去看小魚兒。這天一步一步走近,它正裝修,對面站了很多警察。馬路另一邊,也站了好幾位軍裝警員。要是遊客剛來,也許會奇怪香港的執法人員幹嗎要守這條大道?要派多少警員,人心才安定下來?

白天與黑夜,彌敦道,像是兩個世界。往日,來的人夜夜笙歌,或許,萬千人中,總會找到初戀的感覺。此刻,深宵來「購物」的人,心底裏面想追求的,多少年才有機會得到?入秋,難得涼快,深夜漫步彌敦道,本來挺爽。但留守在這小島,還會注意本土新聞的,該很清楚,現在的彌敦道,處處充滿怒火。光靠警務人員就能處理一批又一批去櫥窗購物的人們?消耗警力,總不是辦法。那些位高權重的高官,大抵有幾位還算是了解民情的,加上三數位不算離地太遠的行政會議成員,拜託,是時候拿出勇氣勸諫。

這年頭走出街頭的人,三教九流、待業、讀書不成,完全不科學的推測,充其量佔了一成、兩成?還有八成的,該是日間有穩定職業、不只滿足埋首工作、儲錢買房子的香港壯年人,與某些階層最怕的年輕讀書人。新一代的訴求,不是阿爺再贈多少大禮就能搞定的,看看寶島的九合一選舉結果,咱們不用多說了吧!

在這抗命時代,有文化人會因發現認識多年的好友是藍絲帶而氣結。尊敬的習武之人也表明,朋友已夠多,道不同不相為謀,unfriend就unfriend,不必造作。友儕間當然不是清一色黃絲帶,經常收到藍絲帶資深傳媒人傳來的短片與文章,久不久看一看,知道他們怎想,也是必須。作為大學教師與時事節目主持,總不能偏聽。只是那天在彌敦道一個馬路旁的欄杆,看到建制派投資講座橫額印有好友的相片,禁不住拿出手機拍下來,心想,他也歸邊了?

要是直接把相片tag到他的面書上,好像有點鬧事,最後,WhatsApp給他,再加上一句:「在油麻地鬧市見到你。」好友瞬間回覆:「已有很多親友告訴我這事,唉!」幹嗎一肚苦水?下周再續。

P.S 於30/11/2014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