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本文21/6/2016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香港的6月,悶熱、陰晴不定,有的新聞愈看愈無言,信與不信,像是挑戰受眾對部分傳媒的容忍極限。還有幾個月就立法會選舉,對着鏡頭接受訪問,有的認為無非為爭取曝光機會,那宗教界又跑出來搞遊行,究竟心裏有何盤算?且看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陳志明牽頭,擔任天主教香港教區堂區關注支援小組召集人,發起一批天主教徒在報章刊登聯署聲明,要求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還帶領民眾在酷熱天氣警告下的父親節上街遊行。或會有人質疑,何以要這樣高調和政府對着幹?

作為天主教傳播事務委員會委員,幾天前剛巧在教區開會,提早到堅道,把握機會禮貌追問當事人陳志明副主教,為何如此積極號召教友走上街,包括在社交網站不停帖文。「每個人對社會都有貢獻,他們晚年可否有較為尊嚴的生活?我們希望拿退保的,日後不要篩選,否則會迫他們做窮人,為何不讓人家可以有些儲蓄?」


為數不少的天主教教徒傾向低調行事,作為教區管理層之一,要考慮公義,更要顧及持保守態度的教友感受。「教區一樣重視公益,不單是這一代的問題,還顧及下一代。政府是否理會民眾是一回事,但我們要表達更強的聲音。作為政府就要聽人民的聲音,人民的聲音這麼強,為何不聽?有何大困難?政府的數據是唯一的嗎?其他人都有提出數據,為何不可客觀去看看如何落實全民退保,就算不能馬上,可否分階段?最重要不應對立,而是真的為人民福祉。政府有這麼多人才,單是解釋不夠,還要實踐,否則說不過去。」

深宵或清晨,要是到某些24小時服務的快餐連鎖店看看,會發現香港這城市,有的長者實在生活得太難堪。在油麻地某小學,每周末都有基層飯局招呼近三百位露宿者,有部分表明慣性睡在這些通宵營業的食店。陳志明謂上兩周在那校園,就遇上一位遲來飯局的60多歲常客。「她遲到是因為要拾紙皮,想自力更生,我們特別留多一些飯菜給她。還有些經常出入監獄、或是戒毒人士。他們來飯局,不只為一餐溫飽,還希望感受到人情味。」

在國際城市生活,低收入人士未敢計劃老來如何生活,有的中年朋友月入幾萬,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每月也儲不到多少為晚年鋪路。為了有尊嚴地退休,你準備好了嗎??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有什麼資格做體育記者?

本文14/6/2016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有學生合適當體育記者嗎?我們這邊要人,待遇不錯的。」在校園,遇上過對體育新聞有興趣的年輕人,着實不少,但真的想全程投入做體育記者的,印象中,不到10人。有的學生坦白說,自己只熟悉足球賽事,其他體育項目全無把握,連賽制也未搞清楚,對着大堆英文外電稿件,運動員人名怎翻譯才不出事,應從哪裏入手?

傳媒朋友認真補充,只要對體育有熱誠、外表出鏡沒問題、旁白清晰就可以。嘩,要合乎以上條件,一點不容易。醉心運動的友人強調,奧運期間或有其他體育盛事,最怕聽到不稱職的體育記者或主持人提沒水平的問題。「電視台派出的美女,有的只會問運動員心情如何、開不開心、緊不緊張、你準備得如何,比賽完了就只會問你累不累;而不會從技術層面去探討,例如至少可以問對方,最近做了什麼訓練以提升今次增勝的機會、最大對手是誰、最擔心比賽時出了什麼亂子等。」

坦白說,要是沒有對相關運動項目燃起興趣,光是直播前做好準備,在電腦搜尋大堆資料傍身,也不易博得觀眾掌聲。友人續說,評述員有多少底子,觀眾一聽就心中有數。「有準備功課之餘,對現今體壇的分析要夠貼地,不會仍談及上世紀八十年代哪位厲害,而會分析今年夏季,哪位是最搶手的球員,為何他值這個身價,某球員由哪人發掘出來,甚至細微到球員來自哪個經理人公司,他都會知道。」

出色的的體育記者或評述員的其中功能,要是能有助觀眾了解這運動,包括某運動的由來、當中有何變化,而不只流於運動員得獎後,問人家會如何慶祝的問題。友人強調體育節目是否好看,正取決於主持能否令到原本和運動沒火花的人也愛收看。「一場球賽90分鐘,有時都有悶場,出色的評述員就會拆局,分析球隊將可能如何踢,或提到拉鋸期間應做什麼調配工作,很多時他都估到。他對球圈的了解,看得出有熱情,即使中港矛盾,他來自香港,在內地的電視台做評述,都有很多內地人支持。」


友人欣賞的那位足球評述員,早前曾到寶馬山的大學校園介紹新電視台的發展,誠邀有志者加入成為體育記者或節目主持。當時他對着年輕學生談了不只是體育,更是他的世界觀。觀點也許未必得到全場人士一致認同,至少,順帶提醒新一代,愛看足球賽事,不妨同時關心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若只管香港事務,而忽視外面大世界,太可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