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上了岸的人太離地

(本文 10/2/2015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一場雨傘運動,某些人認為個別教授誤導年輕一輩走上街,是時候好好整頓云云。十來二十歲的大學生,要他們乖乖準時上課已非易事,人在課室心在哪兒?要看各學系老師的本領。上一輩擔心年輕人被激進老師灌輸反政府思想,似乎沒確切掌握年輕人的學習模式。

重遇新聞部舊同事,她笑說在大學兼職教書,晚上的課嘛,學生非常熱情,生日當天還送上蛋糕和她在課堂上分享,超窩心。到另一校園,早上九時正的課呢,一入班房,則有如此境況。「四十人一班,準時上課的只有十人。問學生是什麼狀況,原來是開學第四周了。」大學生都是社會精英,心思縝密,開學初期,了解各個講師教授的人物性格,知道哪位管得特別嚴,誰是有商有量,然後好好調整兼職與上課時間表。對一眾夜貓子來說,早上的課實在不易撐,外界還以為老師一動員就能一呼百應?某某學者鼓吹一下會令尖子迷失方向?那想法實在離地。

踏進高等院校,無數人要自己賺錢交學費,生活迫人,不是家長獨有的煩惱。有人當上私人補習老師、售貨員、記者、公關、模特兒、「拳手」與啤酒女郎等等。為了向上游,各有部署。有幸與新一代多接觸,他們沒外界想像般幼稚,且非無憂無慮。有些二十歲出頭,較中年人還要多經歷,要煽動、洗他們腦,沒那麼簡單。

討厭內地文化入侵香港,擔心香港赤化、機會都被新香港人搶去,確是不少本土年輕人的心聲。上了岸的中老年人,以為九十後只懂自怨自艾,在社交網站貼文發洩,拜託,那太表面了。最近,大學生圈子都愛研究去工作假期,熱門地點包括澳洲。當質疑他們去澳洲摘士多啤梨有何意義,何不好好在港找份工作打好基礎?

原來,本地好幾間大學的學生都在交換最新消息,某某與男友去了澳洲兩年,當地沒有太多娛樂,正好努力打兩份工去賺錢,勤力程度不下於五十、六十、七十後,真的假的?回到港,嘩,兩口子已儲了幾十萬港元,較留在香港大花筒來得更有意思。

擔心後輩搞亂香港的社會賢達,或許,正在想如何挽回年輕一代的心。留意一下,身邊總沉迷把玩手機的九十後,已靜靜為自己鋪路。



*相中所見,中間位置那幅年輕人參與中大百萬大道罷課行動的作品,由樹仁大學新傳系陳彥澄拍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