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18/4/2017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在明愛專上學院,那晚來看紀錄片的社會工作高級文憑課程學生,原本坐在放映廳較後位置。不是讀新聞相關學系,對前線新聞工作者、管理層跟受眾之間的矛盾沒多大興趣,正常不過。課程主任循循善誘下,這班準社工紛紛坐上前來。沒料到,來到第23場放映分享,觀眾上了一整天課,最後,留下來交流達一個多小時。那晚沒老師要求,年輕準社工輪着分享,難得直率。「人人可拿着手機採訪,對正職記者批評不斷,上網看新聞沒多少人付費,更別說是否有心有空看嚴肅新聞,跑新聞的地位又不高,工資長期低迷,做這份工作真有點灰。」
溫文可親的課程主任希望學生了解社工如何將社會議題、社區工作重點帶給傳媒。怎樣才可以和記者合作、好好溝通,公營機構、私人企業不時也邀請資深傳媒人辦工作坊,大家關注「與傳媒共舞」,甚是一致。要學怎樣應付傳媒,倒不如先了解媒體運作。想和傳媒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不能忽視個別媒體的編採方針,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流程。接受訪問的一方,有的很懊惱,為何說了半天,記者最終只播十秒八秒?是答案不合媒體心意?如要百分百想將老闆要說的重點放在媒體顯著位置,也許,選擇付費落廣告會較易貼近期望。
反正人人有平台,自己意見自己post,放在臉書、Instagram更多友儕在網上分享,隨時有幾十萬人點擊,在年輕人眼中,誰會關心傳統媒體怎樣拿捏新聞角度?再深入點,談新聞道德,多少人有興趣?剛憑《樹大招風》拿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的三位得獎者之一黃偉傑就說,那年在樹仁新聞與傳播學系讀編劇一科,交上的習作就是探討新聞道德,結果習作取得高分,還帶來機遇讓他踏上電影路。
黃偉傑仍記得,當時為了那份習作,花盡心思。「我交習作時不但內容寫得用心,還製作了很美的封面。我記得交習作後,當時老師直接打給我,讚賞劇本之餘,還鼓勵我一定要把這劇本拍出來。」這十多年間,他和陳方老師一直保持聯絡,主要透過書信往來,在WhatsApp、社交媒體盛行的世代,和恩師這樣溝通,難得。
更意想不到,黃偉傑畢業後8年,在另一恩師容若愚博士等人的協助下,兌現承諾,把當年的劇本拍成短片《快門》,在鮮浪潮短片競賽獲得佳績,並有幸被杜琪峯選中,籌組製作《樹大招風》。
得到最佳導演之後,黃偉傑致電給陳方老師,這位曾經創作無數著名電視劇劇本,且拍過電影的她說……
(待續)
*感謝黃偉傑提供相片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大智若愚的電影啟蒙老師
本文 11/4/2017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能夠成為贏家,在金像獎頒獎台上,要多謝的人何其多。憑着《樹大招風》,黃偉傑和歐文傑、許學文一起拿了最佳導演。黃偉傑的致謝名單,壓軸點名感激,是他的電影啟蒙老師容若愚博士。 「我能夠去英國讀電影,都是他促成的,他幫我找助學金,教我學懂欣賞電影,不只教技術上的層面,近年每個學期,我都有返樹仁,在他的課堂即場點評學生習作,下個月我又會來的。」剛得獎不足半天,Vicky說仍忙着回覆WhatsApp各方朋友的訊息,臉書上每位的祝賀未看完,在電話另一端,談到恩師,縱使多忙,都有說不盡的話。
在樹仁新聞與傳播學系的光景,不單遇上今天的好太太,還找到他口中的另一個「爸爸」。「我覺得自己和容生似是兩父子,他在英國留學,我在他的協助下,同樣去了英國。他很喜歡電影,會找很多電影資料,在堂上經常播各大師的作品精粹,例如《大國民》等,教我們分析如何用長鏡頭,我們愛電影的,下課後就會主動找來欣賞。你知道嗎,發覺老師是電影癡,真是毛管戙。他由學術的角度教我們欣賞電影,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大學教育,不只是學技能,更重要是開我眼界。今天,我拍電影,覺得是一種傳承。」
加入電影圈之前,他在大學三年級的暑期實習,不是跑去哪家電影公司,而是踏進荃灣有線電視擔任實習記者,跑過港聞、財經,做過外電編輯,之後留在有線新聞財經組做兼職,曾効力《樓盤傳真》及《華爾街速遞》等節目。當過新聞人,心知自己最愛仍是光影世界,在容生的穿針引線下,一位在澳門的神父私下出手相助,讓他籌夠學費、生活費完成赴英學電影的夢想。「到我學成回港,這位神父都沒有出現,容生只叫我寫封致謝信,我連對方是本地人或是外國人也不知,就問應該寫中文或英文,容生就着我寫中文。到2010年,我已回港幾年,終於第一次見面,現在還有聯絡,只是他很低調。」
學生、天主教教區上下有時會稱呼容若愚老師是YYY,他從不張揚,幫上多少個學生,他未必記得,受過他恩惠的,當然不只黃偉傑。這老師由樹仁學院年代已開始任兼職老師,數十年來,不論白天或是晚上的課,不用點名,他的學生都會乖乖坐滿班房受教。曾任天主教社會傳播處主任、亦是天主教視聽中心總監的容若愚,每每遇上有潛質的年輕人,就會給機會他們來學習,不管是兼職或全職,是否天主教徒,他都一視同仁,教他們製作之餘,更教年輕一輩如何向目標進發。
(待續)
*感謝黃偉傑提供相片
能夠成為贏家,在金像獎頒獎台上,要多謝的人何其多。憑着《樹大招風》,黃偉傑和歐文傑、許學文一起拿了最佳導演。黃偉傑的致謝名單,壓軸點名感激,是他的電影啟蒙老師容若愚博士。 「我能夠去英國讀電影,都是他促成的,他幫我找助學金,教我學懂欣賞電影,不只教技術上的層面,近年每個學期,我都有返樹仁,在他的課堂即場點評學生習作,下個月我又會來的。」剛得獎不足半天,Vicky說仍忙着回覆WhatsApp各方朋友的訊息,臉書上每位的祝賀未看完,在電話另一端,談到恩師,縱使多忙,都有說不盡的話。
在樹仁新聞與傳播學系的光景,不單遇上今天的好太太,還找到他口中的另一個「爸爸」。「我覺得自己和容生似是兩父子,他在英國留學,我在他的協助下,同樣去了英國。他很喜歡電影,會找很多電影資料,在堂上經常播各大師的作品精粹,例如《大國民》等,教我們分析如何用長鏡頭,我們愛電影的,下課後就會主動找來欣賞。你知道嗎,發覺老師是電影癡,真是毛管戙。他由學術的角度教我們欣賞電影,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大學教育,不只是學技能,更重要是開我眼界。今天,我拍電影,覺得是一種傳承。」
加入電影圈之前,他在大學三年級的暑期實習,不是跑去哪家電影公司,而是踏進荃灣有線電視擔任實習記者,跑過港聞、財經,做過外電編輯,之後留在有線新聞財經組做兼職,曾効力《樓盤傳真》及《華爾街速遞》等節目。當過新聞人,心知自己最愛仍是光影世界,在容生的穿針引線下,一位在澳門的神父私下出手相助,讓他籌夠學費、生活費完成赴英學電影的夢想。「到我學成回港,這位神父都沒有出現,容生只叫我寫封致謝信,我連對方是本地人或是外國人也不知,就問應該寫中文或英文,容生就着我寫中文。到2010年,我已回港幾年,終於第一次見面,現在還有聯絡,只是他很低調。」
學生、天主教教區上下有時會稱呼容若愚老師是YYY,他從不張揚,幫上多少個學生,他未必記得,受過他恩惠的,當然不只黃偉傑。這老師由樹仁學院年代已開始任兼職老師,數十年來,不論白天或是晚上的課,不用點名,他的學生都會乖乖坐滿班房受教。曾任天主教社會傳播處主任、亦是天主教視聽中心總監的容若愚,每每遇上有潛質的年輕人,就會給機會他們來學習,不管是兼職或全職,是否天主教徒,他都一視同仁,教他們製作之餘,更教年輕一輩如何向目標進發。
(待續)
*感謝黃偉傑提供相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