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辦好教育可去到那麼盡

(本文15/3/2014 刊於《信報》 C4  優質教育  教育講論 )


一本《留英學生日誌》散文集,曾給予窮困初中生無限憧憬,幻想總有一天,能像亦舒過着留學生的浪漫生活,選讀自己喜愛學科,管它畢業是否能找到優差。回到現實,留學安排因某些因素要泡湯,想知識改變命運,就得在香港靠自己。

從《朝花夕拾》、《玫瑰的故事》到《喜寶》,五年中學時光都埋首在亦舒的著作,最終會考中文科拿了B,其他科目,不提也罷。會考失意,連在九龍城原校升讀中六都沒份兒。手執羅列參加了十項課外活動的學校推薦信,加上中文科成績還算可以,終獲九龍塘一家男校收留。

作為男校女生,中六的日子過得特別愉快。以往五年女校生涯,從未當上高材生。來到那男校,老師會為我留心聽書、專注寫筆記而感動,在課堂上點名大讚,在同學功課簿上寫上一句「請參考李家文的筆記」。忽然成了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又做風紀、又成了學界辯論比賽其中一場的最佳辯論員,自信心終於回來了!說了一大遍,還未交代,那是1992年,中文中學預科生第一年可以參加高級程度會考(A-LEVEL),原則上,想入港大都有機會。

拿着大學聯招申請表,其中一欄是要填中學會考成績,我立時發呆。憑着沒啥亮點的會考「佳績」,想入熱門學系的機會也極微。當時老師直接說,高考較會考艱深得多,會考拿個B,不少人到高考隨時會降一兩級。

噢,要是高考成績再不濟,想進入大學讀個冷門科也難。中六同學當中,會考成績一般,但時事、歷史、地理知識看來是不錯的,有陳班長。經過小範圍討論,最終,班中只有我和他盤算放棄升讀中七,直接透過中學校長推薦計劃,跑去樹仁學院(現升格為大學)面試。

終於找到出路

從未想過當記者,不過聽老師說,那校新聞系很有名氣,畢業又可以當唱片騎師與新聞官,出路該不錯,就選它!面試表現尚可,難得考官對會考成績又不深究,作為公開試失敗者,夫復何求!收到取錄通知書那刻,興奮莫名!終於找到出路,可以做大專生了!

樹仁在北角寶馬山上,當時沒有宿舍,上學要預留一個多小時坐車,問題不大,最重要可以繼續升學。1993年某天,相約與他一起去辦入學手續。小巴在北角寶馬山慧翠道的路口停下來,我倆趕緊跑,生怕遲到。交了學費做好登記,我獲編935001學號,即1993年新聞系第一個登記入讀的學生。他、陳班長,是935002,二十一年後,成為某傳媒的管理層。

作為那些年的新聞系學生,從電視台前線記者起步,到返回母校成為教員之一,可幸感受到的是其辦學理念一直沒有變,就是從不指望取錄優才,亦不是訓練精英中的精英,只是為給有潛質的年輕人有第二次機會。

觀乎過去幾年收生安排,大學與系內管理層意見一致,始終堅持收生不只看公開試成績。當多間本地大學收生主要看公開試成績,她就要從面試中選出有熱誠、有承擔的青年人。

臨近招生月份,網上討論區總有人談論樹仁為何那麼難觸摸。明明個案甲公開試成績佳、筆試、面試都自我感覺良好,最終仍不獲取錄。要明白,樹仁大學創辦人、校監胡鴻烈博士與校長鍾期榮博士更重視的,乃年輕人之品行。要是申請人在高中成績表列出操行不佳,例如C級,加上經常遲到、缺席,即使面試及筆試如何有好表現,也隨時會被剔除出來。

堅持擇善固執

在大學的日子,走堂也許少不免。除了患病、心情不爽、兼職太多,也是不上課的理由。在這家私立大學,對學生走堂問題卻份外着緊。每個學期完結,總有一批學生因上課期間失去蹤影(即是走堂)而被「扣考」。大學生嘛,都是成年人,為何管得那麼嚴?

所謂「寬入嚴出」,取錄新生不必求成績最好,但要是能畢業,就一定要達到某個嚴格水平。光只顧收生人數,而不理畢業生質素,絕非兩老的理念。堅持四年制大學教育,甘願放棄政府資助,正是擇善固執。已故的鍾期榮校長,與另一半的物質生活比不上中產,省着就是為公開試失手的年輕人提供升學機會。他倆為辦好教育事業可以去到那麼盡,試問有多少為富者能做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