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21/4/2015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辦公室正對面就是新聞與傳播學系系房,只要打開門,總會見到學生身影。那天,她面帶笑容走到我門前,本要找另一位老師,告訴她目標人物不在,一般學生大概轉身就走。她,有點不一樣。「家文老師,我將會再為關愛之家籌款,周日就參加步行,不知你會否有興趣支持?我也是關愛之家出來的。」她一臉自信,像個陽光女孩,外人不易發覺她經歷過那麼多。以往遇上過家庭有問題的少女,雖掛上笑容,言談間總感到無奈,眼神會帶點委屈,她嘛,不像故事的角色。
身上現金不多,捐出來的根本不夠太太們去酒店吃個下午茶,她已高興極了。「嘩,太好了,很感動呀!」未教過這位爽朗的短髮女孩,但相處幾分鐘,已被她吸引,直覺上,她的故事,應該會有感染力。想把她的所思所感寫出來,她挺認真。「我不介意,但可以將你的文章放在關愛之家的刊物嗎?我想更多人知道,讓外界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女孩子。」那天,聽她娓娓道來家庭背景、為何成為關愛之家的舊舍員,更覺自己兒時所謂的艱難是那麼微不足道。
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妮子,媽媽生她時才十四歲,生父早已到外國生活,本來生命中只有媽媽。「她後來結婚,生下妹妹,離婚後,再跟另一位男朋友有了我弟弟,因我和這後父相處不愉快,就自己搬了出來。」透過學校及社署社工安排,小女孩先到協青社青少年危機介入中心棲身,過了兩個月,就安排入住關愛之家。要把遭遇公開,我較她還緊張,二十一歲的她說:「最近看不順眼傳媒報道香港青年勵志上樓故事,更令我勇於分享。現在香港面對家庭問題的年輕人,很難入住到宿舍,而香港很多家庭問題個案根本未揭發,因為宿位不足,有些女孩子與家人問題未解決又要回家,問題只會一直循環。」
在不愉快的環境下成長,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學,類似個案不會少,但能夠站出來分享,非人人能及。「我感激關愛之家為我們這班女孩不只有容身之所,更了解我們行為問題,提供心理輔導,讓我更清晰知道自己。」也許,有了比較,才特別珍惜,回想起入住關愛之家之前的生活,她說中途過渡期真的很難撐。(待續)
相片來源: 關愛之家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