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演技有待提升

本文18/8/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紀錄片要有迴響,題材要容易引起共鳴。學生難得自願組隊參加紀實短片比賽, 一直構思拍什麼好?香港社會,什麼都離不開土地問題,就聽聽年輕人心聲,為何沒夠錢也要脫離父母搬出來租住劏房?上一代好言相勸,不如省下租金,別常常去什麼旅遊,乖乖儲首期,總有日可以有自己安樂蝸,何苦硬要每月花幾千元換幾十至百多呎空間?攝製隊走訪幾個月,對主人公訴說的困局沒多大反應。明白,也許在學生眼中,整代人天天都這樣呻,只有中年老師不明白,以為發現新大陸?!

大學生對自己作品要求高,望着半製成品總是愁眉深鎖,指導老師蘇啟智精於製作紀錄片,提了意見,製作團隊在死線前幾天,最後衝刺去補畫面、改旁白,算很有責任感。我這紀錄片新手,除了精神上支持,只能做賽前預測,給他們派定心丸。「別覺得內容老生常談,要明白,評審至少有我這把年紀,更多人生歷練的當然佔多數,我們真沒多少機會聽到年輕人的心聲,你們平時怎會有興趣和幾十歲長輩談感受,根本不欲再解釋為何想搬出來,以免又被說教,所以,你們的紀錄片真有可觀性,至少讓受眾聽聽年輕人鮮有披露的心底話。」

很幸運,樹仁學生作品《宅困》拿了電視台大專紀實短片比賽優異獎。片中兩位搬到舊樓劏房的小夥子,對着鏡頭訴說為何不願再和家人生活,對於為人母親也曾是難管教的獨生女,中年老師聽到差點想哭。做子女的或許覺得父母總愛介入甚至干涉下一代的生活,不明白且意見多多,年輕人常見拆招方式就是不解釋不交代,務求對方快點無奈收聲。要是父母懂自律,不再重提肺腑之言,將「別把時間花在不對的人身上」、「儲多個錢買個單位慢慢供,比買衣服買車更有保障」等言論收起,也許會較受歡迎。

今時今日做父母,少點演技也不行。明明緊張到不得了,要扮作冷靜,以免影響子女情緒。還要懂得抓住黃金機會,在適當時間提點一兩句,盼不影響親子關係之餘,能以朋友身份多些溝通。別以為幾歲小人兒不懂看眉頭眼額,父母何時情緒失控,一句無心說話、一個眼光,他們會良久放在心。2歲時聽過的、看過的,4歲多都能想起來,且清楚描述細節,你看小朋友多心清眼亮。

過去一周,要扮演堅強樂觀的母親,相信演技很不濟。感謝上天,這趟讓忙碌媽媽學懂,人生最重要是什麼。更加要感激那幾天,在HKAH悉心照顧202B病床小男生的一眾醫護人員。在最擔心的日子,幸有你們,無言感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