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4/8/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面見有意入讀新聞與傳播學系的考生:「紙媒發展前景看似不理想,如果讀完4年,情況更差,怎算?」答案較傳媒老闆與管理層還要樂觀。「有閱報習慣嗎?」我遇上的, 九成以上表示沒有。「想做記者,或是從事公關、廣告工作,又或其他?」大部分均表明對新聞工作有濃厚興趣,自然可跳到下一條題目。「盧寵茂、李國章、馬斐森、劉江華、鄧國威,請簡單介紹其中兩位。」劉江華的知名度在年輕人心目中,果然高企,其他幾位被遠遠拋離。
面試題目年年不一樣,對讀者當然沒有難度。「吳曉東、林子豪、鄭思思、陳珍妮,岑倚蘭、黃潔慧、曾美華、程翔、曾德成(每次會看到五人名字)請以英文介紹其中一位。」幾天面試時,以師兄吳曉東人氣最高,也許因他發起網上集資,推動香港人共同創辦調查報道通訊社,感動了不少年輕人。子豪與程翔也不錯,不過有些人以為他們是林書豪及劉翔,說了一大堆,不過,英語會話真不錯。有考生以為思思仍是無綫電視記者,其實已轉投有線電視有幾年了。另外幾位傳媒界前輩與美女,見面時再和大家分享感受。
有志成為記者的新一代,對政府高官、大學校委會成員可全無印象,但對推動首間香港通訊社主腦卻很上心,只是未必有錢去支持。到某天長大了,要決定將手頭上的金錢投放到哪裏時,有多少人會拿來請記者去追調查報道?還是多買一套音響、換部最新電動車、買個逾萬元的手袋更實際?
個別傳媒行家,眼見同學朋友都轉投公關界,還不為所動。某天,他特意發短訊,回應電視台清談節目有主持提到,某報章連續大篇幅報道某連鎖食店的減價情況,有影響公信力之嫌。家聰強調絕不是置入式廣告,指出篇幅還加上大型超市的回應。「我們沒有植入式,如果說半廣告式,會寫明是特約報道。」老闆遇上像他這樣有心的下屬,該加薪以作鼓勵吧。
談到老闆,就得重提上回的新聞界富二代Garic。他特意寫個電郵回應我,為何大老闆喜歡安排子女入電視台做記者?「他們看重價值,而非金錢。由於財記日常接觸不同經濟範疇,經常要訪問海內外的財金界名人,出席各階層的宴會場合,對任何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見識及閱歷定會比在一家公司打工多。」
在富人眼中,原來,新聞人仍然受到尊重。Garic認為到底是一份新聞工作,一切金錢和權力堆砌的畫面背後,過程中仍要保持抽離感,可在每日節目出街的死線前,篩選或分析到有用的資訊及觀點,以最有效的表達方式給觀眾讀者參考,「電視新聞講求團體合作,對欠缺經驗的年輕人來講,財記的工作無論在資訊處理、與陌生人溝通、個人表達、團隊精神、時間管理、危機處理等等,性質其實是類似一套商業行政訓練,只會在大學裏的MBA或EMBA課程中才提供到,但人家要支付數以十萬元的學費,當財記還有薪水領。」
看畢,會吸引你入行?行家不再想離開新聞界嗎?
P.S 認得相中所有人嗎?攝於某年新聞系迎新營校友分享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