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8/7/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去傳媒機構實習的,不只各大專院校的新聞系學生,
一些其他院系的高材生,跟傳媒高層友好的下一代,
都分散在新聞部,趁炎夏學習學習。
上回提到曾經在收費電視當財經記者的Garic,
本身是食店的太子爺,為何富二代會愛上當記者?這人謙虛說,
當年入行,家裏生意根本不算大,同事知道他的背景也沒多大反應。
在外國讀傳播學出身的他,沒親友介紹,先在新聞部當上導播,
及後轉職為財經記者。像他這樣由幕後走上前線,倒不太新鮮。
好友也曾有幸得上司批准,由導播轉跑港聞。
認識部分新聞部靈魂人物,有從車長或辦公室助理起步,
慢慢轉職為攝影師或剪接師。有人覺得在新聞機構總要拉關係,
也有家長曾經在大學開放日提問,在電視台新聞部工作,
人事是否特別複雜,倒不盡然。
最近面書不少網友都談論英國廣播公司一部名為56 Up的紀錄片,片中以多位不同階層的小孩成長作為背景,
由他們7歲追蹤至56歲,其中帶出的訊息,乃社會階級難以跨越,
大部分個案,出身富裕的,長大後依然是富人,
而窮人的孩子很難往上流動。要是說香港、這前英國殖民地,
看看在新聞界奮鬥的個案,也許沒那麼悲哀。至少,
在這行能放眼世界、肩負社會責任的(不等於收入高),
包括前線記者、編輯甚至中高層,有住港島尊貴地段,更多,
是本來散落在各大公共屋邨的草根階層。有的父母是小巴、
的士司機、大廈保安員與家傭,有曾遇困境要取綜援,
來自破碎家庭、曾遇家暴的也不少。
在新聞部,沒太多人喜歡裝可憐爭取出鏡機會,
當記者本來就要剛強,不管出身如何,基本上都得賣力工作。
暑期期間,不時遇上從外國留學、趁空檔到電視台實習的富二代,
有個別確認真去跑新聞。有前政界名人的寶貝女,
採訪遊行示威會幫忙為採訪隊買飯盒。在北京追新聞,
富家女會跟基層出身的小記者,與個別難搞的人士據理力爭,為的,
就是趕死線去把新聞傳回香港新聞部。烈日當空在街上守候十小時,
站在路邊吃飯盒,人人平等,
沒見過有人會鑽上自己的房車吃傭人弄的好菜。
把前線記者形容得那麼清高,那好端端的,
何解這行業流失率卻愈來愈高?
Garic認為,近年國企紛紛來港上市, 就已令財經記者不易為。「你不可能在中資主導的市場環境下,
取得很多獨家消息,因為中資高層經常換人,
難以長期維繫人脈關係。除非轉行去證券公司的研究部,留在這圈,
確感到疲累,開始想做別的工作,找尋更大的個人價值……」
相片由Garic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