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行業這陣子頻頻傳來壞消息,想報讀新聞相關學系的中學文憑試考生,會否重新考慮未來四年路向?實體報紙面臨考驗,電視新聞亦然。曾經,某電視台新聞部管理層很認真地說:「我們以前新聞系畢業,都很矜貴,傳媒高層視我們為精英,現在呢,香港多間大專院校都有開辦新聞學相關課程,供應量太多。問為何新入職記者人工多年變動不大,就是因為大學培訓大量新人,令他們競爭力下降。」
每年大學收生,面試時都會坦率告訴申請人,傳媒這行收入一般,當然有老總、傳媒管理層年薪過百萬甚至千萬元,但畢竟是少數。要不要再考慮清楚?十個有八個考生都會強調入行為揭露社會陰暗面、肩負社會責任,不想坐在冷氣房平淡過日子。其他兩個考生,會表明想在公關、廣告方向發展,對未來很有規劃。
陸續收到友人與校友來電,問新聞系收生是否很嚴?達到入學最低要求,就可以取申請表,重點在於,能否在面試及筆試有好表現。近年來報讀新聞系的,中英文成績均不俗,表達能力強,只是有些人對時事冷感,兩岸、國際新聞沒有印象、本地消息也沒多留意,那進來新聞系,大家都辛苦,別勉強好了。
傳媒中高層大概都明白,年年有大量新血,但不少做了三五年就會轉職,會留下來拿十年金牌的,寥寥可數。同期入職的記者,大部分轉行當公關,有的去教書,或自己搞生意。某晚,遇上了熱愛中國功夫的Garic,之後在面書閒談,才知大家都是九十年代入行的前電視台記者,現在算是同門,真巧。
與他同期出道的財經記者,有的當上外資銀行的部門主管、有的自組公關公司,留在行內,極少。「當年在外國讀完傳播系,正好有線電視剛開台,先在新聞部做導播,幹了幾年就申請去當財經記者。財經新聞當時在有線新聞台的地位不及港聞,資源分配上永遠欠缺一些,也是要人沒人、要crew沒crew的情況,當時逼自己去想,如何在最少支援下完成採訪任務。這種訓練令我日後在營運生意上很受用,因為中小企經常要面對資源不足,如何善用僅有資源,去達成目標,就是創意和本事。」
當記者的日子,友人曾形容是非人生活,轉行後仍發噩夢以為趕不到頭條,有的更直言入行是為了建立人脈,方便日後轉行當大公司公關。友儕間,也有曾當財經記者的因當年上司一句:「不適合就是不適合。」令他發奮要做出一番事業。面前的Garic,談到當年的上司,也笑了一下。「當年上司不太喜歡我,我不算被重用,但在財經枱學到的,實在很多。」
當年任教財經新聞的陳老師說:「當記者要夠專業,跑財經新聞日後發展會比港聞好一些。」離開了傳媒的Garic,在財經版偶然會見到郭勇維、他的中文名字,只是身份不一樣。曾任電視台及財經網媒的他直言,自愈來愈多國企跑到香港上市,跑財經新聞這一塊要幹出成績,更見難度。(待續)
相片由Garic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