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記者篇.管理層篇

本文20/10/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拍這部紀錄片,共用了多少錢?」與師兄對望一會,一時間找不出答案。去年8月開始拍攝,從香港起步,愈走愈遠,及後到台北及倫敦,都未精心部署。 周六日的試映交流會,多位新舊朋友都建議,台灣那部分應該抽起,發展成第二部曲。對於台灣,的確有情意結,雨傘運動後,更多年輕人嚮往寶島的生活。以往跑新聞認識的某台灣行家,最近都轉行,現在主理籌備大型活動。心思縝密、夠親和力,這個崗位挺適合他。某天接到他的邀請,去分享一下對台灣的感覺,碰巧那時 間人在海外,沒法參與。

認識的幾位台灣傳媒朋友,有的從十多年前駐北京時就交往,現在有的成了新聞部中高層,天天要關注的,不只是新聞選材,更多是關顧下屬的感受,如何令前線記者有動力去發掘新聞,不再是硬給指令,該怎樣做?幾位台灣行家在鏡頭下,談了很多很多,篇幅有限,只剩下一個個 案,那其他呢?原本,只一心整理資料後寫篇文章。周日那場試映會的座上客,認真建議把管理層的篇幅分出來,看來真要看看是否有心有力去製作《撼動》第二部 曲。畢竟,監製與攝影師平日都有正職,工作量之多不用介紹,要再下一城?且看再去多間大學試映後,其他大學生有何觀後感,沉澱後再好好規劃。

一 直以為,前線記者不愛聽上級的難處,原來這前設太沒水平。來報名看試映的傳媒人,部分是九十後,入行才不過兩三年,營營役役,難得放假可以透透氣,卻選擇 跑去看由新聞系老師自資製作、以新聞教育為題材的紀錄片。接着更花了近兩小時在交流會上用心去提意見,有兩三位發了長長的短訊,建議再分香港篇及海外篇, 詳細描繪多間傳媒機構管理層的心路歷程。能說這班前線記者,只懂駁料不求進步?他們也想了解上司的難處,尋找溝通良方。監製很厲害,即場問來看試映的管理 層可否讓我們跟進拍攝一下。答案?你懂的。

要拍攝香港記者與管理層如何角力, 局限之大,行內人不難明。看畢試映的朋友,亦有不少建議將紀錄片分為記者篇、管理篇,有多位有心人,細緻羅列出紀錄片的新增內容,希望我們團隊好好拍下 去。有資深紀錄片製作人更認為,雨傘運動對港人的撼動,兩三年內不會消散,認為可以繼續好好鋪排說故事,不用急。



還有,播放這個試映版本,要人家上網去回答幾條問題,煩不煩?不能想像, 當中有人主動追問如何填問卷。這個新聞教育試驗計劃,早已超乎預期。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傳媒管理層有多苦

本文13/10/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之前你說要幾位大學生來幫忙,剛找到,還要兼職公關嗎?」在公關公司打拚的友人明言,最近公司生意一般,鮮有加班到深宵,幾位同事自然流失也沒再請人,兼職嘛,暫時也得省點支出,直截了當,全職兼職都沒空間再請人。電視電台又如何?據了解,除了最近已報道有電視台精簡人手,還有個別傳媒機構亦已派了大信封給少數員工。

市況真的那麼糟?不想令友人更心煩,沒有不斷過問。只是,始終禁不住提問,10月是裁員合適時間麼?中年管理層想一想,嘗試以較淺白的方法解說:「一般來說不應年底裁員,至少讓下屬拿到雙糧才走,要是12月辭退人家,實在不近人情,要是說較為適合的月份,也許是8、9月。關鍵是傳媒管理層也要面對老闆的壓力,一聲說重組架構,只能盡量減少受影響人數。」

平時與上司多傾兩句,少請假,做事勤快,該大大減少被裁機會?實際上,那得看看身處的部門或小組,對整間公司有多大價值。身邊在銀行界的中年朋友愈來愈看得開,與在某些傳媒機構工作的心態相若。「近兩年公司不斷精簡人手,有一回,眼見在公司打拚三十多年的高層,昨天還代表公司出席公益活動,事隔一天,已收到大信封。何時地位不保,當事人與身邊同事也嗅不到任何味兒,人人機會均等,有心理準備就成。」

要手起刀落的管理層坦言,拿着部門員工的資料,盯着月薪最高、年資最長的高危同事去思量,不易過。與老闆爭取裁少幾人,得充分證明那些同事十八般武藝、身兼多職,沒有炒掉的理由。以往在新聞部,總有幾位記者幾乎十項全能,收一份工資,同時擔任中英文台記者,廣東話、普通話與英文水平都一流,還能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話。要是她還當記者,明年台灣大選,該會是她出場時間吧。

說到台灣,周日下午,繼續與紀錄片《撼動》監製與剪接師為幾天後第二、三場試映會奮鬥。爭取播多點台灣TVBS新聞部高層的訪問,難度與以往在新聞部要求多點被訪者訪問篇幅分別不大。說是監製、又是師兄,他總有辦法令導演配合:「要是再播那麼長訪問,主題就會拉遠了,我們目標會繼續有Part 2的,這次不要太貪心。」

上周看完試映的傳媒界前輩、朋友與學者,難得都對這新聞教育為主題的作品有感覺,有的明言40多分鐘實在太短,有的學者認為個別訪問內容太長。有反應就好,新版本,將會長一點,未來在多間大學試映,期待年輕人的寶貴意見。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撼動

本文6/10/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為何你們不用睡?」紀錄片幕後團隊, 由七十、八十、九十後組成,難以想像,四十多歲的,靠着零食、汽水,一邊收看24小時新聞,一邊修正稿件,連續多晚撐到凌晨三四點,把二十多歲的團隊靈魂人物嚇壞。過去數天,忙着為紀錄片剪接的兩位有心人,日間工作已排得密密麻麻,入夜後就在一萬多個影片檔案中,選取最精準的畫面。2015年10月5日早上,紀錄片還在上字幕階段,下午3時許就試映,真的趕得及?

下午2時前,新聞部舊同事陸續到達藝術中心,懷有7個月身孕的前記者,精神奕奕,早就來到劇院。另一邊,多間大學的新聞與傳播學系的學者亦提早到場!但,紀錄片完整版何時安全到埗?放映前半小時,剪接師與攝影師趕到!義務公關、我的中學同學在耳邊說着「要進場了,嘉賓都到齊,不要再拖,看看時間,都下午三時許」。

下午3時15分,原定開始放映,還差幾分鐘,望着樓梯,他到了!在舊公司年代,沒有交流的機會,到了學界,近兩年和學生一起參與電視台大專生紀實片比賽,才跟他碰面幾次。這部紀錄片,有這間傳媒管理層接受訪問,回應記者聯署事件,算是相對完整,至少,不會單方面只有前線記者發聲。還有有線電視、dbc數碼電台、台灣TVBS、東森新聞、英國的BBC管理層分享如何面對世代矛盾、行業競爭,加上香港大專生作為學生記者,在前線採訪中遇上的種種挑戰,內容之多,都應全部加進去?要刪減、要限制在50分鐘內,可以從何入手?

近50分鐘的紀錄片,一邊播,一直觀察學者、記者、傳媒機構中高層的反應。女主角在新聞戰場的遭遇,在場的行家感同身受,久不久禁不住大笑。而作為新手導演,最撼動的,乃是聯署後的電視台記者,在雨傘運動一年後,毅然出走,離開香港時的反思,每收看一次,都熱淚盈眶。在劇院內,不敢再細看,以免眼紅紅,怎再交流?



這部紀錄片不會大型公映,下月走進大學校園,希望聽到更多年輕人的意見。在社交網站,看到《CNEX推薦》,「導演李家文及監製李志堅一直關注和思考香港新聞媒體面對的困局,以及新聞工作者的定位,曾帶着《電視新聞的星火》參加第二屆『CNEX紀錄片提案大師班』,一年後兩位以紀錄片《撼動》邀請觀眾一同思考與討論新聞業界遭遇的問題。」

放映分享場,有份聯署的記者與公司管理層交流,到完場時仍有人想表達意見,一切,已夠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