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10/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拍這部紀錄片,共用了多少錢?」與師兄對望一會,一時間找不出答案。去年8月開始拍攝,從香港起步,愈走愈遠,及後到台北及倫敦,都未精心部署。
周六日的試映交流會,多位新舊朋友都建議,台灣那部分應該抽起,發展成第二部曲。對於台灣,的確有情意結,雨傘運動後,更多年輕人嚮往寶島的生活。以往跑新聞認識的某台灣行家,最近都轉行,現在主理籌備大型活動。心思縝密、夠親和力,這個崗位挺適合他。某天接到他的邀請,去分享一下對台灣的感覺,碰巧那時
間人在海外,沒法參與。
認識的幾位台灣傳媒朋友,有的從十多年前駐北京時就交往,現在有的成了新聞部中高層,天天要關注的,不只是新聞選材,更多是關顧下屬的感受,如何令前線記者有動力去發掘新聞,不再是硬給指令,該怎樣做?幾位台灣行家在鏡頭下,談了很多很多,篇幅有限,只剩下一個個
案,那其他呢?原本,只一心整理資料後寫篇文章。周日那場試映會的座上客,認真建議把管理層的篇幅分出來,看來真要看看是否有心有力去製作《撼動》第二部
曲。畢竟,監製與攝影師平日都有正職,工作量之多不用介紹,要再下一城?且看再去多間大學試映後,其他大學生有何觀後感,沉澱後再好好規劃。
一
直以為,前線記者不愛聽上級的難處,原來這前設太沒水平。來報名看試映的傳媒人,部分是九十後,入行才不過兩三年,營營役役,難得放假可以透透氣,卻選擇
跑去看由新聞系老師自資製作、以新聞教育為題材的紀錄片。接着更花了近兩小時在交流會上用心去提意見,有兩三位發了長長的短訊,建議再分香港篇及海外篇,
詳細描繪多間傳媒機構管理層的心路歷程。能說這班前線記者,只懂駁料不求進步?他們也想了解上司的難處,尋找溝通良方。監製很厲害,即場問來看試映的管理
層可否讓我們跟進拍攝一下。答案?你懂的。
要拍攝香港記者與管理層如何角力,
局限之大,行內人不難明。看畢試映的朋友,亦有不少建議將紀錄片分為記者篇、管理篇,有多位有心人,細緻羅列出紀錄片的新增內容,希望我們團隊好好拍下
去。有資深紀錄片製作人更認為,雨傘運動對港人的撼動,兩三年內不會消散,認為可以繼續好好鋪排說故事,不用急。
還有,播放這個試映版本,要人家上網去回答幾條問題,煩不煩?不能想像, 當中有人主動追問如何填問卷。這個新聞教育試驗計劃,早已超乎預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