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放養與自律

本文27/10/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黃昏6時,在慕尼黑街頭,一名途人打開行人路的透明膠箱,拿出一份當地報紙,然後把硬幣投進箱內指定位置。那個透明箱,根本沒有上鎖,光取報紙不付款,原則上不會受到什麼阻攔。德國人自律,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親眼看到,馬上拿起相機拍下當地人日常生活瑣事,同行的香港朋友不禁苦笑:「猜猜在香港街頭這樣自動售賣報紙,多少人會隨手打開箱子取報紙,然後投下現金才走?」

香港當然有自助售賣機,賣飲料、食品、紙巾等,那機器一律上了鎖;要不以往到旺角某某商場,熟客想買光碟心頭好,也是手執物品、然後自行把現金放在看似沒有管理的收銀枱,當然,看真一點,附近總有相關人士把關,客人不會夠膽不付款。來到德國,一排透明膠箱置在熙來攘往的街上,箱子內不單有報紙,還有誠實消費者投下的現金,一下子找兩個人就能快速搬走,甚至不必派人把風,自然對國民質素滿有信心。



坐火車嘛,乘客不用經過什麼閘口,買了票沒有?久不久才有職員查票,比率不高。有些年輕遊客鑽空子,不買票就享受免費旅程,事後還把成功不付車費的事跡告訴身邊多位朋友。究竟,要多大氣力、用上多少年,才能學會自律?網民分享德國父母如何教子女的文章,在社交網站常有轉載,其中一個重點, 乃是「放養」。簡單點,就是讓孩子自己從挫折中走出來,別天天圍在子女身邊提醒、管束,試着讓他們承擔責任,前面的路怎樣走,引導過就要放手。

他日是否能訓練出獨立思考、自律,還是變成沒人管的壞分子?香港素有國際大都會的美譽,參考過外國的成功經驗,何不試試看?光是搜集網上資料,得知德國、日本等地如何教導下一代,轉發之後,在面書按個like,然後又要下一代接受富有香港特色的高壓教育法,那不是原地踏步麼?

在慕尼黑只停留了短短的三天兩夜。在Marienplatz鐵路站下車,步行一兩分鐘,教堂、博物館、歌劇院、購物商店就在咫尺。周六下午,本地人與遊客也多,但沒見有人大聲談笑、更不會因走路慢點而被人家推撞。

當地家長帶着年幼小童到市中心,有的也會用車,成年人就像踏單車坐在前面,兩三歲小孩就坐在後面的小座位,看來挺舒服。不過這車款引進香港不一定受歡迎。怎放心讓小朋友獨自坐在後面小籃子,要是壞人一手把小孩抓走怎辦?

德國人的放養理論,很浪漫,對小孩如是,對身邊人也管用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