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何時傳授人生大道理?

本文10/11/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又不知道會被編配到和哪位學長一組,要是對方太說教,話不投機,怎算?即使大家約出來吃飯,一對一真的擔心,不知找什麼話題和他談,如果有幾個校友帶着學生就好一點。」要知道年輕人有什麼想法,很多時,都會虛心聽聽這老實小伙子的意見。有機會結識傳媒界素有經驗的校友,要做習作找個案也可多條渠道,想找兼職又更多門路,和熱心學長多交流,不夠吸引麼?

幻想自己今年才20歲,他們的顧慮不是完全沒理由。很久很久以前,最怕農曆新年去拜年,一年才見一兩次的長輩,話題總離不開未來有什麼打算、如何規劃人生;知道你是新聞系學生,就會問如何看香港傳媒生態。這些課題,放假時拿出來討論?某學生坦率說:「平時已有很多講座及分享,要對傳媒行業多些了解,機會真的不少,加上大學生生活真的忙,未必有時間參加師友計劃。」

忙什麼?兼職賺學費、生活費,不是什麼新鮮事。20多年前,一下課就跑幾場私人補習,最怕講師教授不好好管理時間,延長10分鐘下課,已走了一班往九龍城的108號隧巴,影響緊接的兼職安排!半工讀的日子,辛苦得來也要對自己好一點,見到喜歡的,馬上要擁有,難忍到大減價。三年級跑了去英國找他,還坐上歐洲之星順道去法國。那年,在彼邦的小書店,覓到她多本大畫冊與自傳,三折呀!此刻,都放在辦公室的書櫃。上周在德國再買五六本她的相片冊,更便宜。

至少一半心頭好收藏在辦公室,有關新聞學與紀錄片相關用書,還有中學時代以零用錢買的電影書籍與亦舒作品。每次出外採訪的記者證,與各大型活動、會議提供給傳媒的資料,基本都好好保存在文件櫃內。有朋友連寫滿被訪者訪問內容的記事簿也不捨得掉。十數年間,好友保留了多少本外訪記事簿?

又想當年?記事簿也不多用了!現在直接將要點存在智能手機,那什麼時間再點出來看看?反正每次遊歷、公幹,不少友好都將所見所聞貼上面書,要不建議學生、校友將在世界各地的採訪、執導、活動策劃、廣告製作,以至一個人在途上的真實經歷集合起來,上載到母校網上平台《新傳網》的「不只是窮遊」欄目,引導學弟妹站在哪位置看世界,亦鼓勵自己有系統整理旅程的相片與思路,是否行得通?


周六在師友計劃開幕禮,播放女學生一人製作在法國遊雪山的短片,建議每組數算下全組代表,在公在私合共去了多少個城市。當中有多少相片、片段可整理一下,然後供稿,有望成為每月最佳作品?打開話匣子,由古巴或赫爾辛基談起也好, 總之,別再有前設,學長才不會只談人生大道理,放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