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8/2016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在世界大國一個月,沒多少天有機會發呆,
和身邊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傳播學者朝夕共對,除了在中部密集上課,
他們很多愛上了三藩市。
難得遇上了由香港移居當地的年輕傳媒人何俊霆Ivan,
把我與8年前任教他的老師送到「九龍塘甜品店」見識見識。嘩,
都深夜了,店內擠滿人,跟旺角沒多大分別。「
在三藩市有好的廣東酒家,點心水平比香港還要好,
香港的點心大都由大陸運送來,我們是現場製作的。
這兒華人多的是,直情可以不用說英文,我一下機,
說見到機場的中文歡迎字句,當時嚇了一下,
我來美國真想好好學英文,也希望完成學業可以學以致用。」
幾年前放下香港某電視台新聞部導播工作,跑來完成大學夢,
這位剛滿28歲的香港大男孩,畢業前按學校規定要完成實習,
他就跑了去坦桑尼亞拍攝紀錄片,整整一個月的實習期,
試過連續8天沒洗澡,零津貼,
還要自費3700美元去買機票等等,換來別人搶不走的經驗。「
我知道本地華人電視台的工資不高,但既然讀傳播相關學科,
怎也想試一試。讀大學期間,也有在另一華人媒體兼職,
由外電翻譯、拍片、導播等身兼多職,要是從收入來說,
時薪根本比不上我現在於婚紗攝影公司拍結婚片。」
可有想過回港發展,Ivan的答案,
也許代表着部分香港年輕人的心聲。「我是黃絲,眼見現在的香港,
真的很無奈。之前在港,
電視台新聞部高層曾經笑我辭掉工作跑去移民很儍,
還說哪有流行要移民,怎知說着說着,香港情況變成這樣,
這位高層後來對我說:『還是離開香港吧,唉,這裏難發展。』
在香港的友人就笑我,假若特朗普真的當上了美國總統,
情況會比香港好嗎?」
選擇來美國生活,總有些人不想多談政治。
由北京來密歇根安娜堡的舒夏,天天上網看新聞,
最關心是食品安全、槍擊案、子女升學等訊息,
對於誰會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她根本沒瞄一瞄全美各大媒體的分析報道。「美國的電視台,
都有明顯立場,看他們的新聞節目,也早有傾向,
那我不如上多些網站與社交平台,看多些不同消息來源自己消化,
不用媒體告訴我什麼新聞角度。」
美國各大媒體早就明白,不能單靠 電視新聞與實體報紙影響受眾,Twitter、 Facebook等社交平台,每個人隨時都可以發布消息,這些「
新聞」,究竟搶到多少眼球?美國國務院學者交流計劃(SUSI)
請來了「議題設定」之父Donald L.Shaw為我們這批外國學者詳盡分析,這趟交流,
該心滿意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