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5/2014 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中四,一百六十人,午飯後,雖則有兩節課不用上,但要聽不知名阿姨講座,隨時打起盹來。在中學禮堂,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有環迴立體聲的音效!若大喊可否靜一靜?青年大抵會瞄一瞄,回敬一個「傻的嗎」的眼神,然後繼續小組討論。在場通識科老師說,只要激發他們留意時事,已是一大進步。
不閱報不上新聞網站?正常不過,多間大學都有學生不知佔中三子是誰,將戴耀廷寫為「戴耀庭」,又如何!何況,面前的只是中四學生。放輕鬆,人大了,就會發現,不看新聞,想當廣告創作會找不到受眾有共鳴的點子;投身銀行界,客人聊的除了陀飛輪,還要你分析越南局勢。聽才子主持節目、進紅館欣賞讀哲學的那個他發言兩小時,究竟笑位在哪?何時起,一錘定音有新定義?
話說回來,要九十分鐘喚起高中生對時事的興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去年就答應了出版社友好,不好推。未學過如何提升自信與改善公開演說技巧,盡力吧。放棄逐頁簡報慢慢解說,即場播放幾則自制「新聞檔案」與「當年今日」,包括零八奧運,採訪民眾通宵排隊購票的香港記者,與北京民警推撞、甚至被打。今年台灣反服貿示威人士,被當地警員用棍打頭驅趕。再來,法國大學生示威集會被武力對待的新聞片。一氣呵成收看幾則打鬥片,沒有學生再高談闊論。看他們的表情,都把自己當成新聞故事的角色。如何避免被打?哪些新聞價值最吸引?嘩,不斷有學生舉起手來想表達己見,有人立即追問:「有沒有自我審查?」
「很多傳媒機構都有!剖析新聞報道手法有何不妥,了解媒體背景再研究,會更有深度。」學生續問,如何令自己留意時事?「剛才你們開首五分鐘,真的很嘈吵。何時開始變得專心?就是收看有衝突場面的新聞片,你們有興趣,就自然投入,想了解更多。」每天選看兩則吸引眼球的新聞,最初,只留意韓星動向沒問題,慢慢就想探究為何南韓政府展示軟實力這麼棒,香港政府在發展文化產業卻一籌莫展?身在伊朗,表明來自香港,當地人回我一句:「Jacky Chan!」你猜我想說甚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