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來了新兼任導師教廣東話正音,只知道他在有線電視任職。為了更全面了解劉老師的背景,大學三年級學生用了慣常方法,上網起底!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過份抬舉亞視六君子」
(本文27/5/2014 刊於《信報》 C7 女播天下 )
大學來了新兼任導師教廣東話正音,只知道他在有線電視任職。為了更全面了解劉老師的背景,大學三年級學生用了慣常方法,上網起底!
「劉國華,有線。」在四萬九千多項搜尋結果中,廿歲出頭的她發現重大消息。「原來他是亞視六君子之一!」一班新傳系學生早前以樹仁新傳編委會名義,自發籌備毋忘六四‧廿五年系列報道。印象中從未見六君子一起接受訪問,幾位骨幹成員就決定,由劉老師入手,試試可有機會做到獨家。
既不計學分、亦沒有額外獎賞,這班青年人明言,製作特刊、拍片放上面書專頁,就是為了透過亞視六君子及其他被訪者,嘗試重組歷史真相,承傳民運精神,思考民主出路。「中學課程沒有特別涵蓋八九民運事件,老師只會略略談及。我和同學對六四事件了解不深,也是中學時期上網搜尋才知有亞視六君子這事。」
廿年來,六位關鍵人物從未一塊兒在鏡頭前,憶述當年不滿亞視高層禁播西班牙電視台製作的《八九天安門事件》而集體請辭事件。這回破例接受學生訪問,前輩劉國華在電話中和筆者談到,其實六位都不想高調,考慮到自己與另一位當事人是該校舊生,為成師弟妹美事,加上他們六人二十載沒共聚,才答應一起分享。「我們一直有保持聯絡,只是其中一兩個特別難約。到上次劉進圖遇襲事件,幾位都出來遊行,原本想拍張合照,但我在隊頭,有些在隊尾,我趕著上班,最終也未來得及合影。你看,我們多年都沒有六個人出來合照,就是覺得不必刻意爭取曝光率。」
回想當年與潘福炎、李玉蓮、盧永雄、徐佩瑩及呂雲生共進退,劉國華形容並非甚麼大不了,認為外界多年來過份抬舉他們。「在那個年代,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會這樣做。傳媒人該著重埋首新聞工作多於要自己出名,原則上,記者是旁觀者,為行內爭取應有權益走出來沒問題,但盡可能避免成為新聞主角。」
傳媒人介入新聞事件時有發生,劉國華寄語,傳媒力求客觀最重要。「若將自己觀點放在報道,刻意找相關團體或其他人的訪問當綠葉,來襯托自己預設的看法,就不是客觀。」新聞同業,共勉之。
大學來了新兼任導師教廣東話正音,只知道他在有線電視任職。為了更全面了解劉老師的背景,大學三年級學生用了慣常方法,上網起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