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新聞界富二代

本文28/7/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去傳媒機構實習的,不只各大專院校的新聞系學生,一些其他院系的高材生,跟傳媒高層友好的下一代,都分散在新聞部,趁炎夏學習學習。上回提到曾經在收費電視當財經記者的Garic,本身是食店的太子爺,為何富二代會愛上當記者?這人謙虛說,當年入行,家裏生意根本不算大,同事知道他的背景也沒多大反應。

在外國讀傳播學出身的他,沒親友介紹,先在新聞部當上導播,及後轉職為財經記者。像他這樣由幕後走上前線,倒不太新鮮。好友也曾有幸得上司批准,由導播轉跑港聞。認識部分新聞部靈魂人物,有從車長或辦公室助理起步,慢慢轉職為攝影師或剪接師。有人覺得在新聞機構總要拉關係,也有家長曾經在大學開放日提問,在電視台新聞部工作,人事是否特別複雜,倒不盡然。

最近面書不少網友都談論英國廣播公司一部名為56 Up的紀錄片,片中以多位不同階層的小孩成長作為背景,由他們7歲追蹤至56歲,其中帶出的訊息,乃社會階級難以跨越,大部分個案,出身富裕的,長大後依然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很難往上流動。要是說香港、這前英國殖民地,看看在新聞界奮鬥的個案,也許沒那麼悲哀。至少,在這行能放眼世界、肩負社會責任的(不等於收入高),包括前線記者、編輯甚至中高層,有住港島尊貴地段,更多,是本來散落在各大公共屋邨的草根階層。有的父母是小巴、的士司機、大廈保安員與家傭,有曾遇困境要取綜援,來自破碎家庭、曾遇家暴的也不少。

在新聞部,沒太多人喜歡裝可憐爭取出鏡機會,當記者本來就要剛強,不管出身如何,基本上都得賣力工作。暑期期間,不時遇上從外國留學、趁空檔到電視台實習的富二代,有個別確認真去跑新聞。有前政界名人的寶貝女,採訪遊行示威會幫忙為採訪隊買飯盒。在北京追新聞,富家女會跟基層出身的小記者,與個別難搞的人士據理力爭,為的,就是趕死線去把新聞傳回香港新聞部。烈日當空在街上守候十小時,站在路邊吃飯盒,人人平等,沒見過有人會鑽上自己的房車吃傭人弄的好菜。

把前線記者形容得那麼清高,那好端端的,何解這行業流失率卻愈來愈高?

Garic認為,近年國企紛紛來港上市, 就已令財經記者不易為。「你不可能在中資主導的市場環境下,取得很多獨家消息,因為中資高層經常換人,難以長期維繫人脈關係。除非轉行去證券公司的研究部,留在這圈,確感到疲累,開始想做別的工作,找尋更大的個人價值……」


                                         相片由Garic提供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跑財經新聞有優勢?

本文21/7/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傳媒行業這陣子頻頻傳來壞消息,想報讀新聞相關學系的中學文憑試考生,會否重新考慮未來四年路向?實體報紙面臨考驗,電視新聞亦然。曾經,某電視台新聞部管理層很認真地說:「我們以前新聞系畢業,都很矜貴,傳媒高層視我們為精英,現在呢,香港多間大專院校都有開辦新聞學相關課程,供應量太多。問為何新入職記者人工多年變動不大,就是因為大學培訓大量新人,令他們競爭力下降。」

每年大學收生,面試時都會坦率告訴申請人,傳媒這行收入一般,當然有老總、傳媒管理層年薪過百萬甚至千萬元,但畢竟是少數。要不要再考慮清楚?十個有八個考生都會強調入行為揭露社會陰暗面、肩負社會責任,不想坐在冷氣房平淡過日子。其他兩個考生,會表明想在公關、廣告方向發展,對未來很有規劃。

陸續收到友人與校友來電,問新聞系收生是否很嚴?達到入學最低要求,就可以取申請表,重點在於,能否在面試及筆試有好表現。近年來報讀新聞系的,中英文成績均不俗,表達能力強,只是有些人對時事冷感,兩岸、國際新聞沒有印象、本地消息也沒多留意,那進來新聞系,大家都辛苦,別勉強好了。

傳媒中高層大概都明白,年年有大量新血,但不少做了三五年就會轉職,會留下來拿十年金牌的,寥寥可數。同期入職的記者,大部分轉行當公關,有的去教書,或自己搞生意。某晚,遇上了熱愛中國功夫的Garic,之後在面書閒談,才知大家都是九十年代入行的前電視台記者,現在算是同門,真巧。

與他同期出道的財經記者,有的當上外資銀行的部門主管、有的自組公關公司,留在行內,極少。「當年在外國讀完傳播系,正好有線電視剛開台,先在新聞部做導播,幹了幾年就申請去當財經記者。財經新聞當時在有線新聞台的地位不及港聞,資源分配上永遠欠缺一些,也是要人沒人、要crew沒crew的情況,當時逼自己去想,如何在最少支援下完成採訪任務。這種訓練令我日後在營運生意上很受用,因為中小企經常要面對資源不足,如何善用僅有資源,去達成目標,就是創意和本事。」

當記者的日子,友人曾形容是非人生活,轉行後仍發噩夢以為趕不到頭條,有的更直言入行是為了建立人脈,方便日後轉行當大公司公關。友儕間,也有曾當財經記者的因當年上司一句:「不適合就是不適合。」令他發奮要做出一番事業。面前的Garic,談到當年的上司,也笑了一下。「當年上司不太喜歡我,我不算被重用,但在財經枱學到的,實在很多。」

當年任教財經新聞的陳老師說:「當記者要夠專業,跑財經新聞日後發展會比港聞好一些。」離開了傳媒的Garic,在財經版偶然會見到郭勇維、他的中文名字,只是身份不一樣。曾任電視台及財經網媒的他直言,自愈來愈多國企跑到香港上市,跑財經新聞這一塊要幹出成績,更見難度。(待續)


 
相片由Garic提供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都是傷痛的回憶?

本文14/7/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身邊多失婚朋友麼?小學同學聚會, 有率直的幸福太太問各人的婚姻狀況,粗略去算,有約兩成人離婚收場,數字不算突出。其中一位再婚,另一位女同學答得從容,說正等待真命天子。至少有十秒,客廳沒人再發言,如何再打開話匣子?幸好,有第二春的女同學打破沉默:「放心,失婚都有市場的,我就是好例子。」

同意,香港社會,不少男士都很開通, 哪管新相識的她是否離過婚,只要性格合得來,相逢未為晚也。有的更愛屋及烏,視對方的小孩如親生般看待,供書教學,不問回報。你大概會失笑,別天真別太儍吧。擺在眼前的,至少有兩個實例,一位,是我小學同學的第二任丈夫;另一位,是我的繼父。小時候,在單親家庭成長,自覺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大部分老師、同輩會把你視為問題兒童。生父不在身邊,沒事的,人到中年,有屋住、有工作、有下一代,日子還是過得不錯。前陣子,出席母校小學畢業典禮,才發現多年來自我安慰,原來,從來放不下,沒有他陪着成長的日子。

站在典禮台上講道理的是,我的小學五年級班主任,上回提到的教會核心人物。他用十多分鐘分享一套記憶法,內容其實很老套,但聽他說着說着,差點哭起來。曾經,有位教師,婚姻不如意,大女患血癌,幼子證實智障,如此的悲劇人物,當然覺得天意弄人。當事人形容自己是苦命媽媽,曾執教鞭的郭主教聽畢,酷得很地回應:「你才32歲,只用四個字來形容自己,那只是選擇性,把你記得的告訴我,那你成長中,記得有哪些開心事嗎?困難中有人鼓勵你麼?」失婚媽媽想了一會,立時想到至親。「爸爸叫我放心上班,他會幫我照顧小朋友,同事也願意幫我代課。」

郭Sir坦然,根本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引導對方去想一想,一直遺忘了的一些記憶。「上天曾幾何時保證,你的子女一定身體健康?上天從無答允你天色常藍,人生無痛苦、無困難,只不過你忘記了中國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忘記了生命本是無常,生命有驟然禍福,只是你記起一些,不記起某些。」

這幾個月,因為家事,一直希望找到生父,長途電話沒人聽,網上發博文沒反應。與同事提起父親的金句,對方問,你爸爸現在怎樣?聽到自己回應:「不會知道他在哪兒。」原來,是這樣的傷感。

感謝郭Sir提醒,為何只記得不快事?這三十年,有愛屋及烏的繼父,夫復何求?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把LinkedIn視為大發現

本文7/7/2015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和多少個小學同學仍有保持聯絡?不只是在社交網站互讚,要現真身碰面嘛,這次先介紹從來都是好學生的阿萍。由小六升上區內有名氣的英文中學,她行事為人繼續好得沒話說,婚後要照顧兩個寶貝,特意找份準時下班的文職工作,一切以家庭為重,該是不少男士夢想擁有的好太太。和她久不久見面,確是福氣。有些朋友,從不會開口教你如何做人,他們的言行就是身教。

自我評估,究竟為家庭付出多少時間?轉職幾年,周末和公眾假期不必再輪班工作,但平日依然忙,停下來就渾身不舒服。友儕常提醒:「想想當年為何要轉工?」「每天是否總要去三處地方?硬要把時間排得密密麻麻才行?」也許不夠安全感,擔心不再與傳媒業界密切聯繫,無法與學生分析行內最新狀況,要是再分享當年如何駐京、四處找酒店商務中心上網傳送新聞片段回港,有多大實用性?回顧過去當然可以,但不是教新聞史,想當年的篇幅不宜太多。擔心被淘汰,為了在工作上得到的滿足感,本應向阿萍學習做個好媽媽,結果,不必花篇幅詳述吧。

自認落伍,最近才在社交網站LinkedIn更新個人資料,短短幾天有幸認識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學者與資深傳媒人,人家同樣踏入中年,依然努力上進,工作經驗不僅多,幹的都是有深度的項目。益友常說:「在大學任教,多多少少都要有研究,別忘了本業。」拍了近一年的紀錄片,自我感覺良好,確是認真探討新聞教育議題,業界精英分享的點滴不只會在紀錄片呈現,會好好整理再作學術研究。但時間緊迫,已很久沒試過連續睡八小時了,一步步來可以麼?作為良師益友,她繼續不客氣:「時間有限,就得嚴選工作,以你的年紀,家庭理應放在首位。」

要在職場上做得出色,且能照顧至親?在時尚雜誌的名人專訪,總會有此等非一般強人。現實生活中,可幸真遇上過,他是我和阿萍的小五班主任郭Sir,上回提到的教會權力核心人物。離開屋邨小學,近30年來事業上平步青雲,既在英國拿了博士學位,擁有美滿家庭,下一代也是讀書材料,真如此幸福?10年前,他太太患了癌症,聽到這消息,不敢多問,另一半患重病,能不影響工作情緒嗎?

對着學生,他從不放過機會身教。或許郭主教不知道,那天他在小學畢業典禮上重提愛妻患病,分享一套記憶法,令我的心結稍為解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