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去採訪,有沒有先學溝通技巧?」面前的Desmond、雜誌前總編輯,當年香港大學畢業不久,就加入傳媒行業,沒跟同班同學去當社工。「我以為新聞系會有課程專門教如何溝通,不只懂發問,還要用心聆聽,令對方願意多和你分享。那年頭,跟老師學習怎樣跟求助個案溝通,來到新聞界一樣管用。」不少出色記者,本科修讀會計、土木工程、歷史、經濟等,然後再跑去讀一年新聞學碩士課程。出來採訪,有的擅長扮學生、主婦、地盤工人等,沒有戲劇大師專人教授,演技依然不賴。 有演藝細胞的新聞工作者並不少,有的將上天賜予的條件,一心投放在新聞事業。某報館記者,得知某政界人士入院,醫院規定不可拍攝,就拿着健康飲品去那私家醫院「探病」,與病人談笑風生,拍到珍貴畫面,也許留待合適時機才公諸於世。行家細問記者有何本領?無錯,不能怯!自自然然投入角色就行。過往,政府總部未建好,有記者推着手推車扮裝修工人,就通行無阻拍攝到裏面情況。當然,演技好還要有幸運,要是被有關方面當場撞破,要負上責任,新記者先要了解清楚,好好衡量。 說回理科出身的前總編Desmond,自言當年公開試成績一般,第一志願、中大新聞系和他擦身而過,最後,落戶香港大學,他形容當時是為了追名牌。「做新聞的確很專業,但讀什麼學科都可以加入新聞界。盤算過後,當時的策略是,先讀社工,出來做社工也可,投身傳媒也行。」在音響雜誌由初級記者做起,到紙媒面臨挑戰,離開雜誌社,思索前路該怎走,自然想到網媒。都說傳統媒體不跟着大勢全力搞好網上平台,早晚會被淘汰。眼見身邊有行家不再打工,動手搞網站,Desmond明言,要成功,簡單點,先來個收支平衡。「公司只需要一兩個自由工作者,不用租辦公室,自己在家中做,未必做不來。」 一直做影音、消費類的文字工作,要出來自立門戶,他計算的,不光是每天專頁有多少人按喜歡。「我以往都是做產品類的東西,個人覺得這麼多年來,製作了很多垃圾文字。看畢,買了新機,放在一旁,就沒意思。沒有什麼價值,養分不多。」 在傳媒打拚多年,他掛在口邊,不是雜誌銷量曾經有多好,去過哪些國家試玩最潮玩意,反覆思量,乃不只再叫人消費,而是做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我想取回社工牌,重新去當社工,由零開始,也得考慮會否有機構會聘用。去搜尋相關資訊,就知條件不配,我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亦不會和剛畢業的去爭。」(待續) |
*相片於某傳媒機構內拍攝,非Desmond曾任職之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