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加爾各答的天使

本文13/9/2016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上回提到放棄美好事業、獨個兒跑到印度當義工的香港女生,本是個在廣告界打拚十多年,有美貌懂生活的香港打工仔。也許在一般家長眼中,下一代不會天天尋夢空談理想,是最令人放心的。要是像君慧這麼率性,從2012年1月起,突然放下一切,跑去加爾各答為弱勢社群委身,都快五年了,還沒有計劃回家,怎算?

最近在天主教香港教區陳志明副主教的分享會上,重遇君慧的父母,愛女依然不在身邊,何解仍能從容?為人父親回我短訊:「我們有此喜樂和感恩,求之不得。正是:『家傳信德內,愛在傳承中』;八福貧居首,三德愛為先;副主教分享何處有仁,何處有愛;很好的引證。」近年帶領兩老成為天主教徒的陳志明副主教謂,君慧父母親自到印度,看到女兒過得快樂,與往日在香港不同,他們就滿足。





要是建議去印度探望君慧,多少人會願意同行?某年與新聞部攝影師去印度,身邊朋友談到的都是衞生問題,沒別的。親身到訪,主要跟着官式活動,沒去貧民窟、最惡劣的情況根本沒掌握。印度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度?多年後,學術界前輩建議隨他到那邊講學交流,順道商談合作計劃;想了又想,這次沒有拍檔,要單獨穿梭赴會,還是禮貌婉拒。

印度近年的風化案頻頻佔據國際傳媒的篇幅,有報道更引述當地官員提點,外國女遊客晚上外出要三思,穿衣打扮要「檢點」,否則後果自負。是外國媒體把這國家的個別情況渲染?有專責國際新聞的女編輯明言,喜歡旅遊看大世界,但不會選擇去這國家。 某次,與剛畢業的學生在連鎖咖啡店閒談幾小時,聽她分享一個人去旅行,如何滿載浪漫與驚險。年輕就是任性,不管父親如何不悅,小妮子不反駁不還口,努力工作儲錢,又準備下一趟的旅程。

問她下一站要去哪兒?熟悉國際時事的她語氣堅定地說:「計劃獨個兒去印度。」都二十多歲了,當地狀況如何,天天看外國通訊社稿件的她,當然有一定掌握。至親過分熱心,或是板着臉,子女最終事事保密,要經外人口中或透過社交媒體才知其最新狀況,那就更無奈吧!

能與今屆美國國務院學者交流計劃的學者朋友維繫友誼,也主要靠社交網站與WhatsApp群組。印度女學者早前邀請談得來的朋友造訪她的家鄉,有幸獲邀已經感動,臨離開美國前,她送上一套手工精細的項鏈與耳環,上面有手繪畫,意即守護平安。

不管至愛身在何處,能夠平安、快樂,該最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