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9/2016刊於《信報》C7 女播天下
「聽校友說蔡老師離世了,想證實一下,你有消息嗎?」現代人,
收到短訊,良久只讀不回,乃極之無禮。那天,
不知該如何轉彎抹角,胡亂地說句不知道、跟進下、無可奉告,
就更不濟;最後,還是一個符號也不回,請諒。
身邊好友一直知道蔡老師的狀況,到他安息主懷,消息如何發布、
何時向校友證實消息、社交網站已有人留言RIP,仍是沒反應?
是的,好友叮囑一切要尊重家人決定, 不管如何被動、搶先確認消息也是極之不當。從前跑新聞,
要報道某位公眾人物去世的消息,不停聯絡其身邊好友、同事、
上司,就是要打聽死訊是否準確。當遇上某些人支吾以對,
總覺得對方礙事、並非傳媒友好,此刻,終於明白多了人家的難處。
人愈來愈大,這兩年都出席別人的喪禮。香港人長壽,
男的平均壽命81歲,女性呢,平均壽命有87歲。去世的長輩,
理應還有漫漫長路要走。「生命只需好,不需長」
這話只是用來安慰在世的人嗎?並不。周六晚上,
出席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蔡啟恩前副系主任的安息禮拜。
禮堂內與長廊都擠滿了親友,很多都是他的學生。
電台主持林偉豪在社交網站留言:「蔡啟恩博士,桃李滿門。
今晚擠滿來上最後一課的學生,大概是最準時,
最少人走堂的一課吧。萬般帶不走,惟有知識與智慧長流於世,
再見。」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幸上過蔡老師的課。印象中,
他是個非常嚴格的學者,從不會笑咪咪說功課可隨意交、
死線可改完又改云云。做人做事都有要求,知識面很廣,
每次上課有學生答不上簡單問題,他就會搖頭、有時按不住,
愛之心、恨之切,就會冷冷地批評一兩句。現在大學評核教員能力,
其中一項乃由學生點評加上打分,
外界不時批評這種做法會令教員事事遷就學生,
那用心傳授學問的蔡老師呢?他從不靠刻意討好學生,
一樣令不少年輕人折服。
在安息禮拜,穿上黑色恤衫的年輕男生Samuelson,
娓娓道來和蔡生Samuel十八年間的點點滴滴。在兒子眼中,
蔡生學識淵博,求學之路持之以恒,
用十年時間終如願取得博士學位,在宗教信仰亦認真追求,
多年來在香港及澳門兩地用心教學。「
這些年父親不斷傳授我寶貴知識,但情感上的交流,還覺未夠。」
患病的日子,縱使有機會一起外遊,但兩父子總偶有意見不合。
此刻回想,在短暫的時光,本該好好把握,其他小摩擦,
根本沒必要。
天天得提醒自己,記着他的好,別把不相干的小枝節都放在心。
試試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